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党政军警民齐心协力 筑牢强边固防铜墙铁壁——云南省新时代双拥工作基本做法和经验

  进入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局面,云南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云南红土地军民关系血浓于水的红色基因,发扬“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前线”的光荣传统,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作为战胜艰难险阻、筑牢强边固防铜墙铁壁的法宝,在推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中,坚持“认识一条心、工作一盘棋、运行一体化、落实一张网”,合力强边固防,形成“党委统领、政府推动、军队带头、警方助力、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谱写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云南篇章。

  一、党委统领,把握强边固防政治方向

  云南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的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聚力强边固防,构建制度体系,大事大抓统领双拥工作,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大事大抓统领双拥工作。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关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高度来认识,省委书记陈豪,副书记、省长阮成发挂帅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处理、重大活动亲自参加,形成双拥工作强大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大抓党管武装“核心事”,坚持党管武装,管政治方向、管思想教育、管组织队伍、管应急战备、管建设保障等具体措施规范,提升国防动员准备的实战化水平。大抓强军事业“紧要事”,全面服务改革强军战略,对驻滇部队军事斗争准备急需重点项目,实行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优先拨款、优先施工,提升双拥工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大抓机构建设“基础事”,高标准重组双拥办和退役军人事务机构,全覆盖建成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双拥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步入体系化、专业化、法制化轨道。

  (二)聚力强边固防,凝聚军地力量兴边稳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带一路’为双翼,同南亚国家一道实现腾飞”、“采取坚决措施维护中缅边防空防安全”等重要论述,将双拥工作融入云南整体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强边固防。组织上全面加强,省、州(市)、县(区)双拥部门牵头建立拥军支前机构,调整充实省级和临边8个州(市)、25个县(市)边防委,做到机构实体化运行,资源统筹化运用,做好强边固防牵头人。建设上立体推进,全省“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高速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架网建设,以及新改扩建机场、口岸、码头等均落实军事需求。所有临边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打通抵边通道43条、横向巡逻路120余公里。行动上联合应对,在省委统一领导下,构建军地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体系,有效整合党政军警民应急处突力量,形成军地一体、横联纵通、系统配套的联合指挥行动格局。

  (三)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固化双拥工作机制。推进双拥工作制度体系建设,着眼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与军事政策制度改革相衔接,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形成军地合力、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加强双拥制度规范性建设,规范完善各级党政军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军地双向兼职、党委议军、党管武装和军地协调会、双拥座谈会等制度。加强双拥体系嵌入式建设,推动双拥工作纳入军地工作“大盘子”: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纳入爱国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加强双拥机制创新型建设,创新双拥工作区域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专题协商机制和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等五项制度机制,成为推动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的有力杠杆。

  二、政府推动,构建强边固防坚实屏障

  强大的国防边防,离不开强大的人民军队。云南省政府落实省委部署,扛起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当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保障部”、“服务员”,着力构建强边固防的坚实屏障。

  (一)鼎力改革强军,为练兵备战添砖瓦。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各级政府把支持部队改革强军、练兵备战当作分内事。2016年以来,全省协调办理驻滇军事建设供地多宗,筹资对全省国边防公路、部队进出口道路进行改扩建,提高了部队快速机动能力。配合部队调整改革,做好转隶移防、人员分流安置、军事设施保护等工作,解决新组建部队、移防换防部队用水用电、信息网络联通等基础设施问题。对于部队在移防换防期间遇到的难题,本着“特事特办、办就办好”的原则予以解决,确保部队改革顺利推进、集中精力练兵。

  (二)统筹拥军支前,为应对威胁当后盾。云南边境地区安全威胁多样,自然灾害频发,驻滇部队多样化军事任务频繁。省政府加强协调指挥体系建设,确保拥军支前高效运行。组织发改委、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大力支持部队遂行远程机动、训练演习、调动移防、边境管控等任务。落实交通运力、医疗救助、粮油储供、通用装备维修和生活补给五大类,为任务部队“走打吃住藏”提供坚强的支援保障。今年疫情期间,省政府落实全国双拥办部署,构筑军地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的防控工作格局,将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制胜优势,动员退役军人投身抗疫一线,走访慰问驻滇部队一线援鄂医务人员,积极解决子女入学,各级军供站服务保障医学留观人员和滞留旅客,为抗疫斗争贡献了力量。

  (三)化解矛盾问题,为部队建设清路障。各级政府把解决部队建设发展遇到的难题和涉及官兵利益的问题纳入考核指标和督查范畴,聚焦资源开发、军事设施用地、官兵涉法涉诉、停止纠纷等领域,千方百计解决处理矛盾问题。围绕可能引发军地纠纷的问题,各级摸底排查、挂单销账90余个矛盾事项,让部队卸下包袱、专司打仗,让群众心齐气顺、当好后盾。省委书记陈豪亲自部署,率先在全国开展创建美丽军营活动,推进驻滇部队营区周边环境整治600多个项目,以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为重点,对部队营区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行动,军营正成为美丽云南的亮丽风景。驻滇某训练基地由于历史原因,几十年来训练场地不断被驻地和外来群众非法耕种,几度发生摩擦冲突。为确保部队战备训练不受干扰,各级政府与部队密切合作,在充分保障民生民利的前提下,采取移民搬迁原籍安置、整体村落迁移、土地置换等方式,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四)倾情关爱部队,为官兵履责解后忧。“将士无后忧,征战忘生死。”为激励官兵卫国戍边,政府倾情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4年来,3500多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在行政或参公岗位,第26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军转安置任务,2019年“提速提质、既快又好”经验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转发;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培训创业孵化基地,每年举办专场招聘会,1万余名军属和退役军人就业上岗;沿缅6个州(市)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300余人次、军人子女入学转学500多人次;每年八一、春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军和基层部队,送温暖、解难题、传真情,营造了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优抚对象满意率显著提升。

  三、军队带头,筑牢强边固防钢铁长城

  驻滇部队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坚持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坚决维护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奋勇参加抢险救灾,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书写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新篇章。

  (一)当好强边固防的压舱石,维护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面对边境管控战线长、维稳处突压力大的严峻形势,驻滇部队在党政军警民共同应对重大边境突发事件中,当先锋打头阵,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为解除困扰边民几十年的“雷患”,驻地部队在边境丛林峭壁中决战三年,排除了南疆雷患,涌现了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保护边民生命安全和支援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

  (二)当好抢险救援的主力军,践行服务人民性质宗旨。驻滇部队在应对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子弟兵。近4年来,出色完成鲁甸、景谷、通海、墨江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2018年10月金沙江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江水断流,形成堰塞湖,驻滇任务部队紧急行动,开掘堰塞体、转移安置群众、疏通道路等,作出重要贡献。麻栗坡县猛洞瑶族乡发生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后,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紧急抢救群众生命财产,清理道路和街道,抢修电力设施,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被誉为“边疆人民的守护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驻滇部队第一时间抽派精兵强将奔赴湖北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等“前沿哨所”,舍生忘死地战斗在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作出贡献。

  (三)当好脱贫攻坚的突击队,帮助边疆群众早日奔小康。驻滇部队按照军地部署,全力推进定点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各部队发挥组织优势和力量优势,开展“挂百村、帮千寨、扶万户”大行动,帮助贫困村修建红军路、民心桥、致富渠等工程,援建捐建八一学校、村级卫生所、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项目。任务部队积极参与“边境党建长廊”和联建联创基层党组织活动,采取“营连战所对乡镇、基层班排对村组”方式,在中缅边境组成500余个帮扶共建对子,坚持脱贫攻坚与强边固防相统筹,提高了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边防部队积极协助沿边党委政府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活动,建设边境小康示范村,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四)当好民族团结的排头兵,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驻滇部队传承弘扬红军长征过云南的光荣传统,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云南省军区打造“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把军营文化与民族文化融为强边固防的先进文化,广大官兵学习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编创军营版民族节目,从文化相融升华为情感相融。驻滇边防连队与边疆村寨广泛开展“民族一家亲、同心筑堡垒”活动,军地党团员和青年定期深入边境村寨“升国旗、唱红歌、放电影”,促进军地文化交流发展。驻滇部队还常态化组织先进典型到民族地区宣讲辅导国防知识,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到部队过国防日,密切了军民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

  四、全民参与,编织强边固防天罗地网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云南各族群众在拥军支前的“小推车”上,装载新内容,丰富新内涵,关心关爱人民子弟兵,为强边固防筑就坚强后盾。

  (一)全民拥军涌现“新浪潮”。各地在城乡社区建立社会化拥军工作站,在社团、行业协会组建双拥志愿队,创新“拥军书屋”、“拥军出租车”等群众拥军新样式,710余家“两新”组织参与“千城万店齐拥军”活动,社会化拥军力量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拥军典型。“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淑芬带领拥军小组,持续慰问部队,累计拿出百余万元为官兵排忧解难。曲靖市沾益区兴发村村民杜正云,一家三代守护小红军烈士墓,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劳动模范”、湄公河集团董事长俞锦方创办的企业优先招录退役军人,累计向涉军公益组织捐款捐物。

  (二)全民国防形成“大磁场”。云南发挥红土地特有优势,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形成人人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奉献国防的浓厚氛围。各地依托“一二·一”运动纪念馆、云南陆军讲武堂、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和教育场所,经常性举办新兵出征仪式、烈士公祭日、瞻仰战场遗址等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全省中小学校将国防知识、军事夏令营纳入公共课程内容。89所中小学被教育部列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全省主要路口和公共场所设立永久性双拥宣传牌400余块,建成双拥主题公园50余个,建成双拥主题街道和道路100余条。军地深入开展“军营开放日”、情系国防“最美军嫂”、“最美退役军人”、“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评选竞赛活动,爱国拥军形式丰富多彩,氛围浓厚。

  (三)全民强边筑牢“桥头堡”。“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云南广大边民积极参与强边固防,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哨所,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堡垒,筑起铜墙铁壁。云南边境村寨,组建了4500余人的民兵信息员、情况报知员、界务员、边境联防队伍,处处都有“不穿军装的哨兵”。红河州河口县杨天才担任36年界务员,巡查边界累计走过山路1.5万余公里,荣膺“卫国戍边英模”称号。普洱市构建以“基层村(组)为依托、家庭住户为核心”的“边境家庭式卡点”工作机制,形成群众防控格局。德宏州深入推广姐相乡银井村强边固防示范村建设模式,激发村民守边固防主动性。临沧市实施“边境村党建示范引领工程”,42个边境村与驻地军警建立联合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联系群众、凝聚人心、团结军民的战斗堡垒。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