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倾心解除官兵“三后”烦恼 当好强军“保障部”
上海市杨浦区是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军休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杨浦区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努力破解“后路”、“后代”、“后院”难题,用心用情解除军人后顾之忧。
一、整合多方资源,照亮退役“后路”。一是全力做好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退役安置。建立组织、人社、退役军人事务局三方联动机制,结合转业军官和士兵专业特长,积极挖掘岗位,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连续多年实现100%安置。二是不断拓宽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开展全员适应性培训,与区内高校联手,推出电子竞技职业经理人、运动健康师、消防安全员等培训项目。整合区就促中心、人力资源公司、军创企业等社会力量,梳理匹配岗位,开展岗前培训,帮助退役士兵实现就业。三是激发退役军人创新创业活力。开设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举办创业大赛、建立军创园区,助力军人创业,杨浦区军创项目获第二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坚持有解思维,化解“后代”难题。一是建立军人子女入学协调机制。每年召开军人子女入学政策通报会,采取统一收集入学信息、统一协调入学额度、统一分配需求部队,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向部队倾斜,优先满足二等功、飞行员、边海防、双军人等优待需求。二是打造精品军人子女暑托班。依托专业力量、部队资源,连续7年开展“军营萌芽 雏鹰助力”暑期军人子女暑托班,切实解决军人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深受军人军属欢迎。三是探索“军地生源融合”的“八一”学校。以“高标准、高品质、高口碑”为目标,拟对相关学校进行软硬件改造升级,力争打造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高质量军人子女学校。
三、完善机制建设,保障“后院”无忧。一是健全军嫂指令性安置机制。制定《杨浦区军人随军家属指令性安置工作试行办法》,建立工作小组,对口安置相应岗位,对随军前非编制随军家属,统筹托底安置到街道社工和国企职员岗位,确保军嫂安置率100%。二是构建军地合作促就业新模式。针对非指令性安置随军家属,举办就业服务进军营、军嫂专场招聘会,在强军网公开招聘信息等方式,推动军嫂多方位、多渠道就业。三是开通就业指导绿色通道。对就业困难随军家属,在各街道配备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统筹利用社区资源和服务岗位,实现托底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