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爱国拥军典型事迹

六十年初心不改 薪火相传拥军情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爱国拥军典型事迹

  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西南部黄海中,有一个面积仅有0.48平方公里的海岛,它的名字叫苏山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该岛驻军就和离岛6.8海里的院夼村发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双拥故事,演绎了半个多世纪的军民鱼水情义。在军民同心协力下,苏山岛这个无居民、无淡水、无耕地、无航线的“四无”小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院夼村连续多年获评省级“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威海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民兵营”等荣誉称号,2017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法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光荣称号。

  一段刻骨铭心事,架起海上连心桥

  1960年4月,院夼村民王道伦和王义宽驾驶渔船在返航途中遭遇大雾和强海流,在苏山岛海域附近迷失航路,没有灯塔、也没有避险之处,2人的求救声被岛上巡逻的战士听见,十几名解放军官兵在岸上站成一排,使劲敲着锣鼓为他们指引航向,最终渔船冲出困境,成功靠泊,2人被救起。登岛后,王义宽发起了高烧,战士们拿出药物,轮换着为他量体温、喂饭、喂药。王道伦也被官兵安顿在一张温暖的床上,在官兵的精心照料下,2人身体渐渐康复。看到守岛官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二人在心底许下承诺,“今后出海,一定要来岛上看望解放军”。后来,驻岛官兵又先后救起7名在苏山岛海域附近遇险的渔民,院夼村民口口相传,“苏山岛来了解放军,解放军是咱们的救命恩人”。为了表达对驻岛子弟兵的恩情,1960年秋院夼村支部书记亲自带队上岛感谢,看到官兵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建岛守岛,各种物资补给都由部队从陆地上定期进行运送,有时候因为海况恶劣,物资不能及时送岛,影响官兵的生活,心里非常难过。为报答守岛官兵的恩情,保障驻岛部队战斗力,朴实的院夼人主动承担起义务接送官兵亲属和运输物资给养的重任。自此,院夼拥军船扬帆起航,开辟了一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航线。

  一条爱心拥军船,不变航迹六十载

  驻岛官兵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时刻牵挂在院夼人的心头。为了方便驻岛官兵建岛、守岛和亲属探亲,1960年院夼村党支部决定,选用村里最好的一条舢板船,每天往返于苏山岛和院夼村之间,为官兵提供运输服务。王道伦自告奋勇成为第一任拥军船长;70年代,使用桷蓬船,以王义宽为代表的第二任拥军船长接下了第一代的重担;80至90年代,王喜安作为第三任拥军船长,驾起了机动舢板船,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进入新世纪,第四任船长刘新民、王喜连先后接过了义务拥军的“接力棒”,拥军船也升级为机动大马力木船;2004年,钱钧堂走马上任第五任船长。2019年,院夼村又斥资140多万元,新建了一艘第5代GPS和北斗系统双导航的现代化拥军船,运输能力由上一代的8吨提高到现在的55吨、抗风能力由上一代的6-7级提高到的现在的10级,基本上可以实现全天候航行……风风雨雨60年,五任船长、五代船,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拥军船从未“抛锚停航”,那份真挚醇厚的感情,一直在院夼村和苏山岛之间薪火相传,院夼人用最淳朴的感情和最坚定的行为,在茫茫大海上架起了一座风浪挡不住、摧不跨的“拥军桥”,累计航行20多万海里,等于绕地球五圈多,接送了以21任军事主官和17任政治主官为代表的驻岛官兵及家属10万人次,运输物资给养价值超过3000万元。院夼人的执着来自骨子里对子弟兵的无限深情。第一代船长王道伦1997年去世,临终前拉着老伴连秀珍的手说,我一辈子最牵挂的就是你和驻岛官兵,等我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要继续替我去看望他们,老伴含泪应允。现今已经87岁的连秀珍老人每年都为驻岛官兵纳鞋垫,每年“9·5”建岛节送到岛上,感动官兵热泪盈眶,深情地说,连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鞋垫,更是王大爷拥军足迹的延续。

  院夼村这条爱心拥军船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输船、补给船,也是驻岛官兵关键时刻的救命船、连心船。1992年11月,连队派战士小陈驾船送退伍老兵下岛,下午5时,小陈在驾船返岛途中,螺旋桨被渔网缠住进退不得,当时天色已晚,海面已起风浪,小陈立即向部队发起求救,但直到随身携带的信号弹都用完后,仍然不见营救渔船。6时30分,连长见小陈没有在预定时间内返回,当即电话通知院夼村,时任村支部书记的王巍岩和主任王行臣,立即组织了3只渔船进行搜救,直到午夜12时才找到,并将船和小陈安全地送回岛上。2005年,第四任船长刘新民突然接到驻岛部队的一个求助电话,时任部队指导员张明建的孩子在岛上石阶玩耍时,不慎滚落摔伤了头部,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当时,天气预报报道海上可能要刮8级大风,但接到电话后,刘新民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上几名村民驾船上岛,由于拥军船续航能力有限,到达苏山岛后必须再次加油,但看到受伤的孩子,刘新民接上孩子后就加足马力往回赶,终于在燃油耗尽之前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像这样军民生死与共、互帮互助的故事还有很多,拥军船仅在深夜接送突发疾病官兵及亲属离岛就医就多达53次。

  一个优良好传统,接力拥军不停歇

  改革开放以来,院夼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贫瘠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富裕的新乡村,有了集体开办的招待所和医院。村党支部一直秉承“富了海边人、不忘戍边人,富了海岛人、不忘守岛人”的理念,过去驻岛官兵和家属上下岛待船期间,都是免费吃住在村民家中,村民从不谈条件和报酬,为此官兵、家属常常过意不去。1988年村里投资300万元建立“军人接待站”,制定了拥军优属“五优先”制度:一是军人就餐优先,凡是来村的驻岛官兵及其家属均可免费就餐,每餐不少于四菜一汤;二是军人住宿优先,开设军人专用房间,供官兵和探亲家属免费住宿;三是军人用车优先,驻岛官兵来陆地办事所需车辆,安排免费使用;四是军人通讯优先,驻岛官兵到村里打电话一律优先,并且免费;五是优抚对象优先,军人和优抚对象求医问诊一律免费。多年来,院夼村免费接待驻岛官兵、家属就餐住宿达10万人次。

  驻岛生活枯燥无味,几乎没有娱乐活动。院夼人为解决驻岛部队精神文化活动少的问题,60年来,坚持在每年9月5日建岛节、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时,都会为官兵们送去或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或是邀请省市京剧团、艺术团表演的专业精品节目,与驻岛官兵一起联欢。其中,院夼学校师生自导自演的《黄海女哨兵》,院夼业余剧团编排的《红灯记》等,成为每年春节必备的文艺节目,受到历代驻岛官兵的喜爱。

  院夼村的拥军热情倾注的不只是苏山岛驻军,对村里的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也是高看一眼,厚爱有加。特别重视退役军人作用的发挥,把他们安排到村里重要的岗位上,涌现出一批优秀退役军人,像张英杰走到村渔港海上服务公司主要领导岗位,2015年村渔港被国家安监局授予全国文明渔港称号,都饱含他付出的心血。王道民,曾任村民调主任,民兵营长,他倾心尽力,有效调节邻里纷争,圆满完成征兵工作,各项考核指标都走在全市前列。王洪臣,在荣成市中韩贸易城从事海产品销售,他带领团队将荣成海产品、海洋食品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家,为助推荣成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院夼村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在村爱国拥军的大氛围感召下,踊跃参与,主动担当重任,以张英杰为代表的退役军人组成了由13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院夼村兵哥志愿者服务队”,在村里拥军工作中,主动承担双拥文化宣传,上岛物资搬运,文艺演出后勤服务等重任,并打出了“昔日从军我报国、今日拥军还报国”的响亮口号。

  帮部队之所需、解部队之所难,是每个院夼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他们把驻岛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倾注满腔热情,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1993年6月,时任驻岛连长李元刚的家属携子进岛探亲,几天后,3岁的孩子患上了肺炎,情况紧急,但岛上的医疗条件有限,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只能到就近的院夼职工医院医治。下岛后,渔民王进考立刻把李连长的家属和孩子从招待所接到自己家中,白天王进考出海,就由妻子照顾,每日三餐都有热汤热菜。在王进考夫妇的悉心照料下,半个月后孩子便恢复健康。李连长的家属在返岛前,执意要给他们200元作为答谢,但王进考夫妇却沉下脸说,“弟妹,你这么做就太伤我们的心了”,无奈之下,李连长的家属只能眼含泪花地把钱收回。李元刚连长转业回原籍后不忘这片热土,和家属、孩子形成定期到院夼探亲的习惯。他们深情道白:苏山岛和院夼是让我们一辈子忘不了的军民之家,我们的定期省亲,一是不忘第二故乡养育恩;二是告诉亲戚朋友这里也有我们挚爱的亲人;三是让我们的后代永远铭记这份鱼水情深。

  一曲鱼水情深歌,倾心助力强军梦

  有的人在院夼村务会议上提出,院夼这么多年对苏山岛驻军的投入已经足够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是不是今后应该把财力用在院夼村的事业上来。他的说法遭到众人的反对,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子弟兵的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他们建岛守岛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恩情,以后谁再不重视拥军,就是院夼的罪人。从此,院夼村把支持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当成村级发展的一部分,对苏山岛硬件设施建设举全村之力鼎力相助。一是建设拥军码头。1998年,出资50万元,在院夼西港修建了供登陆艇停靠使用的“拥军码头”。2009年,院夼村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200多万元,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在院夼西港码头的基础上,突击改造提升了码头功能。2017年,又投资230万元将原有的拥军码头旧设施全部拆除,重新建设宽20米、长50米的拥军码头,较之前增加70%有效使用面积,坡度放缓18度。二是解决通电难题。多年来,因受地理因素制约,苏山岛一直没有通电,只能靠发电机、太阳能等发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用电问题,院夼村对接国家电网等部门,争取2300万元,使各类用电设备满足正常使用,从此,苏山岛的无电历史彻底结束。三是改善居住条件。2007年,了解到部队营房年久失修,存在漏雨、透风等问题,捐赠20万元,支援部队修缮营房,并购置了太阳能、热水器。2018年,又将原有在苏山岛的养殖公司500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无偿转让给驻岛部队建设士官公寓,并在每个房间都配备了除湿机、电视、电脑等生活设施,官兵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四是清理海上养殖。院夼村把苏山岛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部队有什么要求,就满足什么要求。海上养殖是院夼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养殖面积大、种类多,但只要部队有海域使用需要,就不折不扣的予以清理。五是改善医疗条件。围绕改善军民的就医条件,院夼村又在原职工医院的基础上,投资80多万元,新购进医疗机械、改造病房,并成功与威海市立医院合作成立了威海市立医院院夼骨科分院,对优抚对象就医问药,实行了优先就医和免费就诊等多项优惠政策。

  驻苏山岛一代一代官兵,60年来从未忘记院夼人民的深情厚谊,经常下岛参加院夼村的绿化、清洁、走访慰问等公益性活动和新农村建设活动,积极投身院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自己的一点一滴回报院夼人民。驻苏山岛一代一代官兵,没有辜负院夼人民的期望,不辱使命,在60年建岛守岛过程中,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14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

  半个多世纪的春夏秋冬,半个多世纪的斗转星移,半个多世纪的人事交迭,但半个多世纪的拥军情谊始终未变,承载着几代军民可歌可泣的事迹,更承载着多少日日夜夜平凡的经历,这些已沉淀为一种传统文化和一种生命的记忆,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在这片苍茫的大海仍在延续……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